新西兰服务器

卖卖卖!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改籍易帜,英国人不淡定了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魏城发自伦敦

编辑|郝洲

英国曾经是一个汽车制造大国,但如今纯粹英国品牌的汽车已经凤毛麟角了,目前还在英国生产汽车的公司,多数都是外国人拥有的。

例如,老牌英国汽车劳斯莱斯,已经被德国人买走了,另外一个著名英国品牌路虎,现在的东家是印度人。

这个现象并不局限于汽车制造业。

在伦敦金融城漫步,你在路上偶遇的某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男子,很有可能并不是英国人,他可能是法国人,或者是荷兰人,但为一家美国人拥有的投资银行工作。

许多英国人至今仍然以为,他们喜欢吃的巧克力威化饼干“奇巧巧克力(kit kat)”肯定是英国品牌,但其实生产奇巧巧克力的英国公司早在1988年就被瑞士公司雀巢收购了。

中国人如今也拥有许多英国公司和资产。今年5月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在英国的主要行业投资了近 1340 亿英镑,近 200 家英国公司被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公司或个人控股,或作为少数股东持股。

我曾经为之工作过十多年的英国著名报纸《金融时报》,如今的东家则是日本人:2015年7月,该报的老东家英国培生集团正在为卖给美国人还是德国人而纠结时,突然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日本经济新闻社提交了更好的报价,培生马上做出决定,把《金融时报》卖给了日本人。

外国所有权的触角甚至伸到了英国人一直深为自豪的英超足球俱乐部:曼联的大老板是美国人,切尔西的所有人是俄罗斯人。

收购恐惧症:整个国家被卖空?

从理论上讲,似乎谁都知道引进外资的好处。长期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英文缩写FDI)一直是全球化的标志,引进外资有助于改变整个公司、整个城市、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面貌。中国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自从1979年以来总共吸引了 3.5 万亿美元的外资净流入,使中国的GDP增长了近8000%,与此同时也让7亿中国人脱贫。

但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外资的态度又颇为矛盾。即使在素来崇尚自由贸易、甚至以贸易立国的英国,也不是人人都对引进外资大唱赞歌。

越来越多的英国公司被外国人买走,越来越多的英国品牌易帜换主,这对英国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多年来,英国各界一直就这个话题争论不休。

早在11年前,英国工程协会ERA基金会时任理事长艾伦·拉奇(Alan Rudge)就撰文惊呼:“在英国的某些行业,认为大型公司将 100% 由外资拥有,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在拉奇的文章之下,一位英国读者如此评论说:“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像英国这样,让他们的产业如此轻易和廉价地落入外资手中?看来,企业高管、投机家、政客和盗贼们多年以来摧毁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产业,他们还摧毁了我们的尊严和精神。”

后来,随着更多的英国公司、更多的英国品牌被外国人买走,英国各界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也变得更加激烈、更加火爆了。

如今,这种关于英国是否已被卖空的恐慌,又因几宗高调的外资竞购战而扩散。英国大型超市莫里森(Morrisons)最近接受了美国私人股本公司Clayton Dubilier & Rice高达70亿英镑的收购要约,另外两家英国防务公司也有可能被美国私人股本公司收购。这些竞购引起了英国政界人士、工会和投资者的不安,他们担心外资收购可能会导致大批英国雇员失业和债务上升。

最近的数据显示,外国私人买家在过去八个月中收购英国上市企业的支出超过了过去五年的总和。

弃船逃跑的外资收购商?

似乎为了平息这种恐慌,英国国际贸易部和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的投资部长秦智涛爵士(Lord Gerry Grimstone)8月24日表示,相比起纯粹的英国公司,许多外资拥有的英国公司的业绩更好。

就在英国政府宣布将在今年10月19日主办“全球投资峰会”之际,秦智涛强调说,英国没必要担心最近这一波外国私人股本公司收购英国上市公司的竞购潮。

“我们所有的研究都表明,拥有海外投资的英国公司的生产力更高,创造的就业机会更多。” 秦智涛说。

秦智涛本人就是商人,曾经担任过英国巴克莱银行董事长和英国标准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自然会更多地从商人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但商界之外的英国人可能会从其他角度考虑问题,认为太多举世闻名的英国老品牌被外国人收购,有损英国的对外形象和民族自尊心。

即使是在商言商的某些英国商界人士,也对新一波外国收购潮表示了担忧。

例如,总部设在英国的投资咨询公司爱迪生集团(Edison Group)的创始人和CEO弗雷泽·索恩(Fraser Thorne)认为,某些现金充裕的外国私人股本公司在英国收购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企业重组,剥离资产,并使公司负债累累,然后弃船逃跑,导致这些英国企业的状况比收购前更糟糕,最终付出代价的则是这些企业的员工和英国纳税人。

但支持英国吸引更多外国投资的一方则认为,英国不应该对外资收购关上大门。

英国私人股本公司Maven Capital Partners的合伙人伊万·麦金农(Ewan MacKinnon)表示,虽然这些年来某些美国私人股本公司收购英国家喻户晓的品牌之后管理不善的故事被媒体广为报道,但这毕竟是例外,而非常规,更多的情况是外资收购后经营不错的成功故事,但因为被收购的公司并非家喻户晓,所以媒体没有广泛报道。

麦金农指出,这些被媒体忽视的故事,包括许多美国私人股本公司成功投资英国小型成长型公司的故事,这些小型成长型公司在推动英国经济复苏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秦智涛当然属于支持外资收购的阵营。他也指出,外资收购的许多英国公司,属于前景被看好的新兴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金融科技、电动汽车等,例如,日本汽车制造公司日产汽车今年7月宣布,将在英国投资10亿英镑,用于全电动汽车和电池的生产。

“我们的目标是,让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之一。” 秦智涛说。

英国亦非大门敞开,毫无防范

英国政府8月25日宣布,秦智涛曾经担任集团副董事长的巴克莱集团将是“全球投资峰会”的首家赞助商。秦智涛以前还曾担任巴克莱集团旗下的巴克莱银行的董事长。

“全球投资峰会”将展示英国的创新成果和对未来绿色产业的承诺,并推动英国成为外国投资的最佳目的地。这次峰会将由英国首相约翰逊主持,英国王室成员也支持英国主办这次峰会。

英国国际贸易部也在8月25日公布了一份新的报告,强调了英国过去在吸引外国投资方面取得的成绩。

这份报告说,过去十年中,外国直接投资在英国创造了逾70.7万个工作岗位,自 2019 年 4 月以来,英国国际贸易部支持的项目为英国经济做出了逾70 亿英镑的贡献。在上一个财政年度(即2020-2021财年),外国投资在英国创造了逾5.5万个工作岗位,其中苏格兰以及英格兰西南部和东部等地区的工作岗位增幅最大。

不过,同样的数据就看你怎么解读。与前述政府报告的乐观基调不尽相同的是,英国广播公司几乎同时的报道,却提供了不那么乐观的解读:尽管最近出现了一波外国私人股本公司收购英国上市公司的小浪潮,但自从2016 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每年都在下降,曾经连续18年名列欧洲各国吸引外资排行榜之首的英国,过去两年却把这一桂冠输给了法国。

英国对外国收购大门敞开、毫无防范,其实并不准确。

很久一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府就有权力以国家安全和财务等理由对外国公司收购英国企业进行调查,新冠疫情期间,英国国会又修改了相关法律,禁止外国公司收购与抗疫相关的英国企业,包括制药公司和科技公司,也就是说,如果一家英国企业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属于生产个人防护设备或病毒测试的公司,那么,一旦它们成为外国公司的收购目标,英国政府就可以干预,此外,英国人工智能、加密技术等方面的科技公司,也被纳入了政府干预权力的范围。

修改相关法律之前,只有当被收购的企业在英国的营业额超过100万英镑,英国政府才能进行干预。相比之下,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对潜在的企业收购则有更严格的控制。修改法律之后,英国的政府干预范围便与前述更严格的欧洲国家看齐了。

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阿罗克·沙马在修改法律时曾经表示:“目前,这些领域的一些潜在收购或合并案不在政府的干预权力范围内,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初创的,规模相对较小。引入新的法律可以降低政府对这些领域企业的干预门槛,包括营业额和市场份额,以确保各方无法在收购中躲避法律的审查、收购那些可能对英国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资产。”

另外,英国对外国收购的干预程度,往往也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近些年来,由于地缘政治的原因,英国明显收紧了对中国公司或个人收购英国公司的审查和干预。

相比起对中资收购的审查,英国对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的投资的审查则相对宽松。如今,英国政府期望,作为“全球投资峰会”的主办国,英国将会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和投资者前来与会,从而催生更多的海外投资。

不过,某些英国人对外资收购的恐慌和敌意,却不太可能因为政府的解释和宣传而缓解。

(作者曾在英国多家知名媒体担任资深记者、编辑。作者微信公众号:魏城看天下)

卖卖卖!越来越多的<a href=英国公司改籍易帜,英国人不淡定了”>
卖卖卖!越来越多的<a href=英国公司改籍易帜,英国人不淡定了”>
卖卖卖!越来越多的<a href=英国公司改籍易帜,英国人不淡定了”>

[英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