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笔下的英国人
翻看《徐志摩全集》,有一篇文章大约是他1923年冬写的,题为《政治生活与邻家三阿嫂》。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张君劢等人当时要办政治学类的杂志,邀请徐志摩撰稿,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五四时期,包括之后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君劢是很著名的人物。简单举几个事例:他曾随同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发起过“科学”与“玄学”论争,创办了政治大学,曾尖锐批评过南京国民政府……因为张君劢与梁启超关系好,所以后来娶了他妹妹张幼仪的徐志摩,才能够拜梁启超为师。从这次张君劢向徐志摩约稿来看,显然他是了解这个前妹夫有政治学知识积累的。
徐志摩的这篇文章,几乎写的都是他在剑桥大学的亲身经历,因为那时他曾和作为工党领袖的拉斯基老师的爱人在英国大选前,挨家挨户地敲门访问,介绍工党的主张。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
“英国人是‘自由’的,但不是激烈的;是保守的,但不是顽固的。自由与保守并不是冲突的,这是造成他们政治生活的两个原则;唯其是自由而不是激烈,所以历史上并没有大流血的痕迹,而却有革命的实在,唯其是保守而不是顽固,所以虽则‘不为天下先’,而却没有化石性的僵。”
从徐志摩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既自由又保守的英国人的形象。与法国的革命浪漫不同,英国自1215年《大宪章》被签署后,基本没有出现大的流血事件,比如1688年的“光荣革命”,基本没怎么流血,而法国大革命则血流成河。
此处涉及一个概念——保守主义。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哲学主张,最早可以追溯到伯克。伯克等人最开始倡导保守主义完全是基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政治,是一种应对型的政治主张。这种主张有一个基本思想支撑就是,伯克等人不相信人的理性能够完全解决社会问题,他们认为激进的革命会毁掉自由、毁掉宗教信仰,所以与其在前路不明确的情况下大胆迈进,还不如保存守护固有的自由和传统。
从这一点来看,徐志摩对既保守又自由的英国人的刻画是很到位的,这也直接影响了他本人的思想。
[英国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